1. 首页 > 攻略

峨眉山报国寺名字的来历

建于明万历年间,寺内正殿原供奉着佛、道、儒三教的代表,故为“三教会宗”。后清康熙帝改为报国寺。

山门悬有康熙四十二年御题“报国寺”匾额。寺内有明朝万历年间紫铜华严塔,四千七百座小佛像,塔周刻有《华严经》;寺门外有莲花铜钟,为“峨嵋十景”之“圣积晚钟”。

钟上铸有六万余字的《阿含经》及其他佛偈、铭、疏。报国寺于清同治五年重建。

报国寺入山门后依山势而上有弥勒殿、大雄宝殿等大殿。

扩展资料:

在中国各地有多个报国寺。部分一直存在到今天,部分已经更名,也有部分报国寺已经从历史上消失。

1、已更名的报国寺

湖南衡山报国寺,即衡山祝圣寺,五代十国时重建时称为报国寺,后宋徽宗改报国寺为道教的神霄宫。

湖北武汉报国寺,即武汉小洪山的宝通禅寺,清朝时获得报国寺的敕号。

2、今天的报国寺

北京报国寺,乐至报国寺,峨眉山报国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峨眉山的组成部分,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上海报国寺。

3、已不存在的报国寺

湖南长沙报国寺,建在原城市十景之一的南阜的遗址上。南海孙福祯募铸观音大士铜像。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兵奋韩孙爱将南阜改名为清风台,其寺题额为“普陀行宫”。

河南南召报国寺,位于河南省南召县,建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毁于元朝末年的兵乱。

山西运城报国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西北5公里的寺北曲村,寺庙已毁,今仅存唐代的泛舟禅师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峨眉山报国寺

报国寺最初名“会宗堂”。明代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明光道人建于伏虎寺右的虎头山下,取儒、释、道“三教”会宗的意思。寺里供奉“三教”在峨眉山的地方代表的牌位:佛教为普贤菩萨,因为峨眉山是普贤道场;道教是广成子,据说他是李老君的化身,他在峨眉山授过道;儒教的代表是楚狂,楚狂名接舆,和孔子同时代,楚王请他去做官,他装疯不去,后来隐居峨眉山。会宗堂的建立,反映了明、清时期儒、释、道有过一段融洽的历史。 清初会宗堂迁至现址,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行僧闻达重修。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根据佛经中“报国主恩”的意思,御赐“报国寺”名。

本文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yzihan.com/ctrip/10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