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攻略

丹阳吕城有景点吗 - 丹阳吕城的由来

导读:丹阳吕城有景点吗 - 丹阳吕城的由来 1. 丹阳吕城的由来 2. 丹阳吕城的由来和历史 3. 丹阳吕城名人 4. 丹阳吕城的由来简介 5. 丹阳吕城镇划给常州了吗 6. 丹阳市吕城镇规划图片 7. 丹阳吕城传说 8. 丹阳市吕城镇属于哪个省市 9. 丹阳吕城的由来和发展 10. 丹阳市吕城镇有多少人口

1. 丹阳吕城的由来

有的,常州机场部分位于丹阳境内,在吕城

2. 丹阳吕城的由来和历史

京杭大运河镇江段本体部分全长近60公里,北起镇江古运河入江口(京口闸),南到丹阳市吕城镇边界。历史上的镇江大运河曾开凿过多个入江口,至明清时期,镇江大运河共存在大京口、丹徒口、谏壁口、新河口(小京口)和甘露口这五个入江口。但因为河道淤塞、航道变迁,现镇江大运河仅存前三个入江口,分别对应京口闸、丹徒闸和谏壁闸。其中,谏壁闸是现京杭大运河的主入江口,谏壁闸以南为仍然通航的京杭大运河段,全长42.74公里;从京口闸经丹徒闸至谏壁为古运河段,长16.69公里(其中流经镇江老城区约5.17公里),现已失去航运功能。

3. 丹阳吕城名人

 有!姜太公是齐国始祖,他的后代世袭齐国国君,如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就是姜太公的第11代子孙。  姜子牙——千古人龙出新蔡  “一手托起三圣人”的兵家鼻祖、周朝开国元勋姜子牙何许人也?千古以来众说纷纭。我们先了解一下姜子牙的生平。  正史上的姜子牙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姜子牙名尚,字子牙,俗称姜子牙、姜太公。他年轻时曾经穷困潦倒,直到七八十岁了,才因为到渭水钓鱼见到了周西伯姬昌,使命运发生根本转折。姬昌把姜子牙请到自己的车上,一同坐车回朝,并拜他为军师。在姜太公帮助下,姬昌内修德政,处事公平,妥善裁决了虞、黄两国间的纷争,被诗人们称赞为上承天命的文王。后来,姬昌征讨崇、密须、犬夷三个死命效忠商纣的小国,大规模建设丰邑,逐渐使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政权归服周室。这些胜利的取得,大多出于姜太公的谋划。  姬昌死后,武王姬发继位,尊姜太公为师尚父,信任有加。姜太公助武王会师盟津?今孟津?,使天下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人。两年后,纣王杀比干,囚箕子,更加动摇了民心。姜太公见时机成熟,力排众议,促使武王发起讨伐商纣的牧野之战;纣王焚于鹿台,商朝遂灭。姜太公在帮助武王祭告天神、庆祝胜利的同时,立即开仓济贫,安抚民心,并通过封比干墓、释放箕子、迁九鼎至周等措施除旧布新,振奋民心。  武王在平商结束、  天下稳定后,把姜太公封于齐国,定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姜太公成了齐国始祖。姜太公到任后,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办法,大力振兴当地的工商业,使当地的渔业、盐业得到空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武王死后,成王姬诵即位。因成王年幼?只有七岁?,由武王之弟周公姬旦摄政,姜太公继续尽心尽力地辅佐周公叔侄。但当时被封于管国、蔡国的武王的两个弟弟不服周公,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生活于淮河流域的夷族也乘机作乱。为巩固来之不易的周朝政权,周公在镇压管叔、蔡叔及武庚叛乱的同时,特意派遣召康公前往齐国,授权姜太公对东至海滨、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的五侯九伯的叛乱行为,有代朝廷征伐的特权。姜子牙以九十多岁的高龄挂帅出征,很快平息了淮夷等东部地区的叛乱,巩固了周朝政权。成王七年,周公还政于成王。不久,姜太公病逝,时年已百余岁。他的后代世袭齐国国君,如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就是姜太公的第11代子孙。  由此可见,姜太公虽然出道晚,但厚积薄发,大器晚成,辅佐了四个君王?含摄政周公?,成就了三个圣人——文王、武王、周公,故被后世称为“一手托起三圣人”的旷世奇才。战国人托其名而写成的《六韬》、《三略》,记述了他在军� �、政治方面的杰出理论贡献,被誉为兵书之祖。但由于《史记》成书时距姜太公时代已相隔八九百年,史料匮乏,传说不一,真假难辨,司马迁只好来个求同存异,对弄不细的就概略记述,弄不准的就诸说并存,为后人进一步考究留下了空间,但同时也为后世的争论埋下了伏笔。  千古人龙出新蔡  宋·郑樵《通志》载:“吕氏,姜姓侯爵,炎帝之后也。虞夏之际受封为诸侯,或言伯夷佐禹有功封于吕,今蔡州新蔡即其地也,历夏商不坠。至周穆王吕侯入为司寇,或言宣王时改吕为甫。然吕、甫相近,未必改也,故有甫氏出焉。吕望相武王,吕姜为卫庄公妃,其时吕国犹存故也。”吕望封齐之后,本国微弱,为宋所并,故宋有吕封人乐惧,吕封人华豹。”《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六十八云“大吕亭,在新蔡县东。”《后汉书·郡国志》:“新蔡县有大吕亭。清阿思哈《续河南通志》卷四:“新蔡县?唐虞夏商?古吕国也。清《汝宁府志》卷二:“新蔡县城,古吕国城,即春秋蔡平侯迁国时新建。”清《新蔡县志》:“唐尧时,伯夷佐禹治水有功,封吕国侯即《书经》所谓伯夷降典者也,至周穆王作《吕刑》者乃其后人。宣王以后,改称甫侯。”由此可见,吕首先是伯夷的封号,然后才是他的国号,即禹对伯夷先封为吕侯,然后才将其地封为吕国,不是先置吕国,后封吕侯。伯夷就是吕氏的肇创者,在伯夷受封前,既没有吕侯,也没有吕国,而这个吕,就现在的河南新蔡,吕都位于今新蔡县城古吕镇。蔡平侯在吕城基础上重修的春秋故城犹在,面积是明清县城的2.5倍。  至于姜子牙在新蔡(古吕国)出生地的具体位置,《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姜子牙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支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这一段话,大略记述了姜子牙的身世:姜姓,四岳之后,从其封姓,改氏吕,但语焉未详。后经多方考证,明万历年间初修的《新蔡县志》记载:“姜子牙为吕侯之后,故有姜寨,今属颍州,半属新蔡。”姜寨是新蔡县北的一大集镇,“姜寨春耕”是新蔡古志中的八景之一。明人曹琏《咏新蔡》诗中有“姜寨春和鸟乱鸣”之句?官津,今名关津,即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使子路问津处?。  豫皖交界地区世代相传的姜公背姜婆的传统民俗节目,即发源于此。1958年清理涎河时,曾出土一块汉代石碑,上书“姜尚故里”四个大字。此碑当时运至县政府保存,“文革”后不知去向。  正史上的姜子牙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姜子牙名尚,字子牙,俗称姜子牙、姜太公。他年轻时曾经穷困潦倒,直到七八十岁了,才因为到渭水钓鱼见到了周西伯姬昌,使命运发生根本转折。姬昌把姜子牙请到自己的车上,一同坐车回朝,并拜他为军师。在姜太公帮助下,姬昌内修德政,处事公平,妥善裁决了虞、黄两国间的纷争,被诗人们称赞为上承天命的文王。后来,姬昌征讨崇、密须、犬夷三个死命效忠商纣的小国,大规模建设丰邑,逐渐使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政权归服周室。这些胜利的取得,大多出于姜太公的谋划。  姬昌死后,武王姬发继位,尊姜太公为师尚父,信任有加。姜太公助武王会师盟津?今孟津?,使天下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人。两年后,纣王杀比干,囚箕子,更加动摇了民心。姜太公见时机成熟,力排众议,促使武王发起讨伐商纣的牧野之战;纣王焚于鹿台,商朝遂灭。姜太公在帮助武王祭告天神、庆祝胜利的同时,立即开仓济贫,安抚民心,并通过封比干墓、释放箕子、迁九鼎至� ��等措施除旧布新,振奋民心。  武王在平商结束、  天下稳定后,把姜太公封于齐国,定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姜太公成了齐国始祖。姜太公到任后,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办法,大力振兴当地的工商业,使当地的渔业、盐业得到空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武王死后,成王姬诵即位。因成王年幼?只有七岁?,由武王之弟周公姬旦摄政,姜太公继续尽心尽力地辅佐周公叔侄。但当时被封于管国、蔡国的武王的两个弟弟不服周公,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生活于淮河流域的夷族也乘机作乱。为巩固来之不易的周朝政权,周公在镇压管叔、蔡叔及武庚叛乱的同时,特意派遣召康公前往齐国,授权姜太公对东至海滨、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的五侯九伯的叛乱行为,有代朝廷征伐的特权。姜子牙以九十多岁的高龄挂帅出征,很快平息了淮夷等东部地区的叛乱,巩固了周朝政权。成王七年,周公还政于成王。不久,姜太公病逝,时年已百余岁。他的后代世袭齐国国君,如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就是姜太公的第11代子孙。  由此可见,姜太公虽然出道晚,但厚积薄发,大器晚成,辅佐了四个君王?含摄政周公?,成就了三个圣人——文王、武王、周公,故被后世称为“一手托起三圣人”的旷世奇才。战国人托其名而写成的《六韬》、《三略》,记述了他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杰出理论贡献,被誉为兵书之祖。但由于《史记》成书时距姜太公时代已相隔八九百年,史料匮乏,传说不一,真假难辨,司马迁只好来个求同存异,对弄不细的就概略记述,弄不准的就诸说并存,为后人进一步考究留下了空间,但同时也为后世的争论埋下了伏笔。  千古人龙出新蔡  宋·郑樵《通志》载:“吕氏,姜姓侯爵,炎帝之后也。虞夏之际受封为诸侯,或言伯夷佐禹有功封于吕,今蔡州新蔡即其地也,历夏商不坠。至周穆王吕侯入为司寇,或言宣王时改吕为甫。然吕、甫相近,未必改也,故有甫氏出焉。吕望相武王,吕姜为卫庄公妃,其时吕国犹存故也。”吕望封齐之后,本国微弱,为宋所并,故宋有吕封人乐惧,吕封人华豹。”《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六十八云“大吕亭,在新蔡县东。”《后汉书·郡国志》:“新蔡县有大吕亭。清阿思哈《续河南通志》卷四:“新蔡县?唐虞夏商?古吕国也。清《汝宁府志》卷二:“新蔡县城,古吕国城,即春秋蔡平侯迁国时新建。”清《新蔡县志》:“唐尧时,伯夷佐禹治水有功,封吕国侯即《书经》所谓伯夷降典者也,至周穆王作《吕刑》者乃其后人。宣王以后,改称甫侯。”由此可见,吕首先是伯夷的封号,然后才是他的国号,即禹对伯夷先封为吕侯,然后才将其地封为吕国,不是先置吕国,后封吕侯。伯夷就是吕氏的肇创者,在伯夷受封前,既没有吕侯,也没有吕国,而这个吕,就现在的河南新蔡,吕都位于今新蔡县城古吕镇。蔡平侯在吕城基础上重修的春秋故城犹在,面积是明清县城的2.5倍。  至于姜子牙在新蔡(古吕国)出生地的具体位置,《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姜子牙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支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这一段话,大略记述了姜子牙的身世:姜姓,四岳之后,从其封姓,改氏吕,但语焉未详。后经多方考证,明万历年间初修的《新蔡县志》记载:“姜子牙为吕侯之后,故有姜寨,今属颍州,半属新蔡。”姜寨是新蔡县北的一大集镇,“姜寨春耕”是新蔡古志中的八景之一。明人曹琏《咏新蔡》诗中有“姜寨春和鸟� �鸣”之句?官津,今名关津,即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使子路问津处?。

4. 丹阳吕城的由来简介

丹阳市有丹阳高级中学(省丹中),还有丹阳第五中学,丹阳第六中学,吕淑湘中学(就是所谓的二中),另外还有三所高级中学,分别是访仙中学,吕城中学,珥陵中学。总的来说省丹阳高级中学在镇江市所有中学排名第一,第五和第六中学也比较靠前,是镇江的骄傲!

5. 丹阳吕城镇划给常州了吗

准确地说:常州机场在常州奔牛九里境内,为民航机场;在丹阳吕城境内的是军用机场。其实,这两个机场是一个。哈哈。部分在常州,部分在丹阳

6. 丹阳市吕城镇规划图片

丹阳共有10个镇,分别为司徒镇,延陵镇,珥陵镇,导墅镇,皇塘镇,吕城镇,陵口镇,访仙镇,丹北镇,界牌镇。丹阳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以运河为轴,拥有116条河道,市内有大运河,香草河,九曲河,丹金溧漕河,练湖等。狭窄的街巷,青砖黛瓦的房屋,蜿蜒曲折四通八达的水路,以及这些河流上的一座座百年拱桥组成了丹阳县城。

7. 丹阳吕城传说

奔北大关,走河北大街,大红桥,杨村、蔡村、河西务,安平,马头,张家湾,奔通州八里桥,进北京齐化门,

  出北京德胜门。走清河,沙河,昌平县,南口,青龙桥,康庄子,怀来,沙城,保安,下花园,辛庄子,宣化府,沙岭子,

  榆林,张家口,柴沟堡,西湾,天镇,阳高县,聚乐堡,周氏庄,大同,孤山,宏赐堡,丰镇,苏集,集宁,三岔口,

  十八台,卓资,三道营,旗下营,陶卜齐,呼和浩特,西包头,甘肃兰州,西凉,凉州,永昌,甘州,嘉峪关,安西,哈密,

  吐鲁番,新疆乌鲁木齐,精河,伊梨,温宿进西藏。聂拉木,里拉,扎多木,扎什,拉萨,伦布,墨竹工卡,巴塘、理塘、雅砻江,

  四川成都府,岷江,简阳,重庆,丰都,宜昌,荆州,沙市,汉阳,汉口,李感,武胜关,河南信阳县,郾城,许昌,荥阳,

  洛阳,渑池,陕县,灵宝,陕西华奶县,长安,西安,渭水,渭南到山西。平遥,太原府,寿阳,平定州,井陉,石家庄,

  新乐,望都,河北保定府,深,武,饶,安,河间府,沧州,南皮,东光,德州,平原,禹城,山东济南府,党家庄,张夏,

  万德,界首,泰安,东北集坡,大汶口,吴村,曲阜,兖州府,梅城,沙沟,韩庄,利国驿,柳泉,茅村,徐州府,固镇,

  新马桥,曹老麻,蚌埠,门台子,安徽凤阳,临淮关,小溪河,石门山,张八岭,担子街,浦镇,浦口过江到南京。龙潭,

  下蜀,高资,镇江府,新丰,丹阳,吕城,常州,石塘湾,无锡,苏州,外跨塘,正仪,昆山,陆家滨,安亭,南翔,

  走松江,沙丘江嘉兴,绍兴,宁波,台州,温州,福建福州,南平,南昌,湖南长沙,常德,贵州贵阳,安顺,

  云南昆明,开远,广西桂林,梧州,广东广州,佛山,奔雪州半岛、海南岛过北部湾,走越南河内,高棉,寮国,泰国,

8. 丹阳市吕城镇属于哪个省市

二脸皮体现的就是做人的技巧了,对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态度,要学会接纳不同路数的各色人等,是修养!

这方面较原来进步了一些,但是与标准还是差得太远了。

不至于对非同类嗤之以鼻、冷脸相对,但也好不到哪里,心中的不屑让人是一眼能看出来的。现在还可以平静相处了,下一步目标是能对这种人群接受,并发现其长处。 看过武林外传的人都知道郭芙蓉和佟掌柜她弟� �说的那句话,再苦再累就当自己二百五,再艰再险就当自己二皮脸。经典啊,实在是说出了人生的曲折,在困境中生存,在困境中欢乐, 养内修外

9. 丹阳吕城的由来和发展

焦姓发源地:山东济宁市嘉祥县 河南三门峡市陕县

焦姓总体概述:

焦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焦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寻根溯源:

关于焦姓得姓起源,主要有两处:

1.出自姜姓,上古神农氏后裔,以国为姓。

《史记·周本纪》载,周灭商后,“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郦道元在《水经注·河水注》(卷四)也有“焦国,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的记载。《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由此看来,周初所封者为姜姓焦国。

关于姜姓焦国的封地所在,目前史学界说法不一,或谓河南陕县,或谓山东嘉祥县。《广韵急就章注》记载姜姓焦国,其地望在今山东济宁嘉祥县南十五里焦城村。《嘉庆重修一统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焦城,在嘉祥县南十五里青山之东,县志俗传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即此,今其地为焦城村云。”何光岳先生认为,姜姓焦国西周时在今河南中牟,东周时迫于郑国而迁豫东商水县,再迁今安徽省亳县。此二地又被陈国兼并,最终迁至山东省嘉祥县,春秋中叶之前并入鲁国。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李家窑周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在M44中发现了两件有铭铜器—追夷簋。其铭文考释如下:“佳正月初吉丁亥,追尸(夷)不敢昧先人之显,对扬厥显祖之遗宝,用作联皇祖宄仲尊簋。追尸(夷)用祈赐眉寿永命,子子孙孙其万年永宝用。”王龙正先生认为,簋铭追夷亦即焦夷,原本是作器者私名,器主是姜姓焦国的后裔,因某种原因成为新封姬姓焦国的臣民。他说:“从字形看,焦字从隹作鸟形,作为国名,它很可能与本氏族的鸟图腾崇拜密切相关,而山东正位于以‘鸟为名’的东夷部落……说明焦地原在东夷区域,与中原之陕地不合。”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姜姓焦国就在山东境内,其受封者应为炎帝神农之后。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

据《广韵》所载,周朝时,有王室同姓诸侯国焦国(故城在今河南省陕县南二里之焦城),后被晋国所灭,原焦国王族之后遂以国名为姓。姬姓焦国既然为西周初期的同姓封国,那么该国之始封者必当为周王室的同姓贵族。虽然该国始封者因文献记载缺乏难以考察,但其封地当在今河南陕县,即三门峡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杜预注曰:“焦在陕县。”《汉书·地理志》弘农郡条下云:“陕,故虢国,有焦城,故焦国。”有学者认为姬姓焦国是召公之后,并进行了考证。《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八载:“陕州,周为周公、召公分陕之所。”《公羊传·隐公五年》记载:“自陕而东,周公主之;自陕而西,召公主之。”何休注曰:“陕者,概今弘农陕县是也。”根据上述文献记载可推断,姬姓焦国当为周初周公或召公之后的封国。需要指出的是,宋人罗泌在《路史·国名记》中谓陕县之焦国乃“召公子谯侯旧国,谯,云焦,故城在陕州东北部”。我们认为此说是有一定历史根据的。

关于姬姓焦国的受封年代,可以从周初三次大规模分封中得到佐证。第一次分封在文王时期,第二次分封在武王克殷之时,第三次分封是周公东征取得胜利之后。《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 �,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显诸侯”。焦国既然为召公之后的封国,其受封时间当在第三次大分封之时甚至更晚,具体说来,大致应在成王、康王年间。其灭亡的年代为西周末年,即今本《竹书纪年》云:“幽王七年,虢人灭焦。”时在公元前775年,前后存在时间大约200年左右。

关于姬姓焦国都城的位置。《汉书·地理志》云:“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水经注》卷四记载:“河南即陕城也。昔周、召分伯,以此城为东、西之别,东城即虢邑上阳也。虢仲之所都为南虢,三虢此其一焉。其大城中有小城,故焦国也。”《史记·秦本纪》引《括地志》亦云:“焦城在陕州城内东北百步,因焦水为名,周同姓所封。”陕州城位于今三门峡市西郊陕州风景区内,其残垣断壁尚有保留。焦国得名于焦水,焦水今名苍龙涧河,位于陕州城西南,向北注入黄河。根据这些文献记载可以断定,古焦城是一座位于虢都上阳城内东北角的小城。由此推知,焦国灭亡后,虢国占有了焦国的领地,随后又以焦城为基础,在其西南营建新城,使原焦城成为新虢城的一部分,即虢城的“东北隅”。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三门峡市李家窑遗址上发现了部分城墙遗址,从而确定了虢都上阳城的具体位置。

关于姬姓焦国公共墓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配合三门峡市城市基本建设,考古工作者在李家窑虢都上阳城内发掘了一批数量可观的西周时期的中小型墓葬和数座车马坑及马坑。这批墓葬和车马坑、马坑的开口层位均在虢国文化层之下,皆为口小底大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器物大部分为陶器,以鬲、豆、盂、罐为基本组合形式,只有个别墓葬中出土有青铜器。这批墓葬除几座出土青铜器为低级贵族墓外,大部分为贫民墓,且有些墓葬就在上阳城宫殿区内或在宫殿区附近,这表明与虢国墓地年代相同的上阳城建在一处早期的墓地上。从地层的叠压关系上看,这批墓葬明显要早于虢国文化层。再根据古人尊崇宗庙和祖坟习俗及观念,推断这批墓葬不是虢国人自己的祖坟,而应是被虢国人毁坏了宗庙社稷的焦国人的墓葬。这批墓葬年代的下限当在公元前775年,即虢国灭焦之前。

总之,焦姓的最早起源主要来自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的姜姓焦国和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的姬姓焦国。至于其他的起源地多为后世的其他族改姓,时间上要晚了许多。

得姓始祖:

焦伯:神农氏的后裔。焦氏的得姓早在周朝之时,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古老姓氏之一,也是南夷的大姓之一。周朝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及王族外,还分封前代圣贤之后,经查访,他找到神农氏的嫡系后裔,就将其封于焦,建立焦国,因其为伯爵,故世称焦伯。春秋时,焦国被晋国所吞并,其后子孙即以故国为氏,称焦姓。他们尊焦伯为焦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始建于西周初年的焦国,春秋时灭于晋,于是子孙纷纷出奔,或北渡黄河进入山西,或西徙陕西,或向东北方向的河北、山东播迁。先秦时期,焦姓人于史书不显,表现得较为沉寂。西汉时,见诸史册之焦姓除梁(今河南省商丘)人焦延寿外,还有在《田延年传》中稍微提了一下的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富人焦氏。东汉时,入载史册之焦姓有焦触、焦和、焦永,还有庐江(今属安徽省)人焦仲卿,曾任河东太守的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焦贶。这些资料表明,此际焦姓除继续繁衍于北方外,已有焦姓人在长江以北之安徽,长江以南之浙江等地定居。繁衍于 北方的焦姓,逐渐发展成为河北中山(今定州)、广平(今鸡泽东)以及陕西冯翊等地的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有河东(今山西省夏县)人焦先,梁人焦宝愿,安定(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人焦嵩,南安(今甘肃省陇西)人焦遗、焦楷父子以及氐人改为焦姓的焦明、焦度父子。说明此际社会动荡造成焦姓南迁外,更多的焦姓经陕西避兵火于宁夏、甘肃一带。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使上述焦姓之郡望繁衍更胜。安史之 乱和黄巢起义以及五代十国虽造成焦姓人口锐减,但其繁衍播迁却是呈小规模、无序的播迁,原因是藩镇割据或各国分立,天下乌鸦一般黑,哪里还有战火不焚烧的净土。宋靖康之耻后,焦姓避居江东,繁衍于今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一带,宋理宗时,有焦炳炎由安徽宣州迁居浙江嘉兴。宋末元初,焦姓又不得不播迁于更广泛的南方其他诸省。明初,山西焦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等地。明清之际,焦姓人家大量出现于江南各地,同时人才辈出,声誉响亮,使得迄今为止焦姓在南方各地一直都是一个著名的姓氏。如今,焦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焦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

郡望堂号:

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记载:焦氏望出中山郡。又《姓氏考略》记载:望出中山、广平、冯翊。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被赵国所灭。秦代为巨鹿郡的领地。汉高帝初年(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汉景帝后改为中山国。相当于河北省北部地区。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初年(公元前149年)置郡。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时置挢蠓腭磾,相当于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堂号

三诏堂:源出江苏省镇江市名山焦山处士焦光的家世,自东汉焦光结庐隐居此处,平生饥不苟食,寒不苟衣,故焦山便是以焦光为名的。在这里,可看到上游八九里,矗立江流转折处,江中心号称浮玉的名胜区焦山。东汉时,焦山大宅的姓焦主人,因汉灵帝三度下诏请去做官而拒绝,名传千古的焦光后裔,就以“三诏堂”作为堂号。

此外,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饮仙堂”、“中山堂”等。

宗族特征:

一是渊源主流极为明晰。以炎帝神农姜姓、黄帝轩辕姬姓为主流,地地道道的“炎黄子孙”。因而焦姓血缘沿续极为正统,完全可称“天下焦姓为一家,后裔繁衍承一脉”。

二是南迁历史朝代最早。焦姓南迁比其他姓氏南迁历史较早,始于西汉时期,意思是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南各省的大多焦姓南迁历史至少有2000余年。因而江南焦姓与北方焦姓相比,繁衍昌盛,人口较多,分布较广。

三是祖先历史较为沉寂。焦姓历史人物记载于古老史书不多,可以说先辈是沉寂于世,不善张扬,勤耕苦读,兴家创业,仁爱为本,自守先德。但焦姓历史人物要么平平淡淡,要么就是一鸣惊人。

四是睦族友邻团结和谐。以仁义礼智信为本,以真善美孝弟为先,天下“焦”姓均能视为一家,恭敬如亲。宗规族训与时俱进,呈现出“辉煌显赫承先德,竞相显贵勇争先”的良好家风。

五是外姓基因融合清晰。焦姓由炎黄二帝传承为主流,历史上也有外姓基因注入。历史上融入焦姓的主要有四大方面。其一氐人融合。在南北朝时(420—581),发生在西北、西南地区,南朝时有甘肃、四川一带氐族人形成了南安郡,汉化为焦姓大族。其二夷族融合。在汉朝时(距今1800年前),在四川南部、云贵地区的南中夷四姓中,有的取为焦姓,称为“叟族”� ��姓。三是党项融合。在唐朝时期(618—907)的吐蕃人,及北宋朝时期(960—1279)宁夏地区的西夏党项族中出现了焦姓。四是满族融合。清朝初期(1644年前后)位于东北地区的满州八旗觉佳氏,其后人改为焦姓。此外还有苗族、回族等民族中也有焦姓。

焦姓名人:

焦仲卿:汉代《古乐府》诗中的人物,其妻刘氏,与他是对恩爱夫妻,但刘氏为焦母所不容,被逐出家门,投河而死,焦仲卿哀痛之极,亦自缢身亡。

焦延寿:字赣,汉代梁地人,官小黄县令,颇有政绩。专攻《易经》,自称得孟喜之传,曾传授给京房,于是汉代《易》遂有京氏之学。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在位)时被封为三老。现在大约有百部焦氏家谱记载始祖是焦延寿。

焦先:字考然,三国时魏国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夏县)人,隐士。隐居荒野河边草庐中,见人不语,冬夏不穿衣,睡不铺席,满身污垢,数天吃一顿饭,相传活了一百多年。

 焦 遗:十六国时西秦南安(今甘肃省陇西)人。曾为太子太师,后迁安南将军、广宁太守等职。南安诸羌族人曾推举其为主代秦,被其拒绝。

焦度:南安氐人,南朝齐将领。少有勇力,善骑射。历任辅国将军、东宫直阁将军、淮陵太守、游击将军等职。沈攸之起兵造反,焦度镇守郢城,曾于城楼上辱骂沈攸之,人呼其楼为焦度楼。

焦遂:唐代名士。说话口吃,清醒时话不成句,醉酒时对答如流。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白、王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并称饮中八仙。

焦守节:许州长社(今属河南)人,宋代大臣。其父焦继勋官至彰德军节度。守节以父荫补官。真宗时,置江淮南、荆湖路兵马都监。降施州蛮,出使契丹。累擢至四方馆使、荣州刺史,以右神武大将军致仕,卒年七十。

焦赞:北宋后期富弼部下,也是抵抗辽军的北军将领,焦赞墓在今天河北雄县。在杨家将演义中,焦赞是追随杨延昭的猛将,同孟良并称,抗辽有战功,久镇瓦桥关(河北雄县一带),也就是镇雄州(雄县),名望颇高。他和孟良等是杨家将的左右臂,是一位名闻河北的抗辽勇将。

焦德裕:焦德裕(1219——1288)字宽父,元,井陉人。通晓左氏《春秋》,好拳勇,善射。当时,金将武仙的部下赵贵、王显等,经常出没太行山袭击元军。太宗窝阔台命德裕率部讨伐,事成之后,太宗下诏将井陉北障城田赐给德裕。后历任战漕运使、陕西道提刑按察使、行中书省事、淮东宣抚使及福建行省参知政事等职。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88年)卒,年69。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恒国公,益忠肃。

焦宏:据相关资料记载,焦宏生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永乐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后历任江西按察副使,江西布政使,明正统六年,擢为户部侍郎。焦宏为官23年,不仅多次平反冤狱,施惠于民,而且为东南沿海抵抗倭寇作出了贡献。

焦芳:河南省泌阳(今唐河)人,明代大臣。天顺进士,授编修。历任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累加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其性阴狠、贪婪。家藏万金,居第宏丽。后被革职。

 焦馨:山东省章丘人,明代直臣。万历年间进士。由中书舍人迁兵部员外郎,天启间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拒建魏忠贤生祠。崇祯元年解官。

 焦竑:字弱侯(1541-1589),号漪园,又号澹园,明代学者。祖籍日照市大花崖村,出生于江苏省江宁。自幼聪颖好学,16岁在南京考中秀才,便到天界寺、报恩寺埋头苦读。万历十七年(1589年)49岁时考中己丑科状元,以殿试第一入翰林修撰。焦竑为人性格直率,政见不同则当面辩论,并上 书谏争,因而受到当政者厌恶。因而他出任顺天乡试副主考时,曾受谗臣的诬陷。从而他看透官场险恶,忿然辞官,从此,不再出仕,是年,他为李贽作《藏书序》。焦竑一生博览群书,精于文、史、哲学科。他治学严谨,不入俗流,常有独到之处。著作甚丰,著有《澹园集》、《澹园续集》、《焦氏类林》、《老子翼》、《庄子翼》、《养正图解》、《玉堂丛话》等。

焦循:甘泉(今江苏省扬州)人,清朝经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嘉庆举人。出身治《易》世家。他以数学原理及音韵训诂整理《易经》。有《雕菰楼易学三书》、《孟子正义》、《论语道释》、《剧说》、《释弧》、《释轮》、《加减乘除释》。

焦达峰:湖南省浏阳人,原名大鹏(1887-1911),字鞠荪。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留学日本,次年在东京参加同盟会。1907年与张百祥、孙武等在日本组织共进会。回国后曾参加萍、浏、醴起义,失败后逃亡日本。武昌起义后,他首先响应,发动长沙起义,被推为湖南都督,不久被谭延闿所杀害。

焦守健:(1912―1941)又名焦建国等用名,化名苏一华、肖实。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屯里村人。中共党员,抗战英雄。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干部。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以身作则,同严重的自然灾害作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身患肝癌,强忍剧痛,坚持工作。被群众誉为“党的好干部”。1964年病逝,终年42岁。

焦国英:(1927—2008年)字厚本,系西汉焦延寿第66世孙,焦先第57世孙,泰州寺巷焦荣第22世孙。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镇大梁家村人,中共党员,中国刺柏树桩盆景艺术创始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

焦李成:1959年月10出生,教授,分别于1982,1984和1990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1992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6月至今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

10. 丹阳市吕城镇有多少人口

丹阳: 丹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圈腹地,属苏南经济板块,东邻常州市武进区、新北区,西接句容市、镇江市丹徒区,南与金坛市接壤,北与扬中市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10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1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被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之一。

丹阳是现今江苏地域在公元前221年秦朝设置的15个县份之一,当时称曲阿,后改名云阳,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当时境内生长着众多的“赤杨树”,“赤”与“丹”同义,“杨”与“阳”谐音,故名“丹阳”,后取“丹凤朝阳”之意,定名丹阳。丹阳在历史上曾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两代开国皇帝的故里,现境内文物遗迹丰富,存有南朝帝陵石刻11处26件,散布在胡桥、荆林、前艾、建山、陵口等地,20只石兽是我国石刻艺术中罕见的珍品,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季子碑刻相传为孔子唯一存世手书;公元883年铸造的唐中和铜钟被誉为“江南第一钟”;丹阳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源发地;行宫九里村是“吴”姓祖始地;境区存有季子庙、沸井、明万善古塔、通泰桥、开泰桥、玉乳泉井、海会寺、嘉山寺等名胜古迹。

丹阳是人文荟萃之地,名人志士,贤臣良将,代不乏人。近现代,丹阳孕育了著名教育家、上海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著名社会 科学家、教育家戴伯韬,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语言学泰斗吕叔湘,以及对革命事业作出过贡献的共产党人夏霖、黄竞西、管文蔚和匡亚明等一大批名人志士。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粟裕领导新四军在丹阳及邻县建立了茅山抗日根据地。解放前夕,《解放日报》在丹阳创刊。1949年4-5月,丹阳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前委、华东军区和中共华东局临时驻地,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丹阳运筹帷幄,指挥了解放大上海的战役,培训干部,准备物资,为接管上海作了大量准备。

丹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距上海200公里,西距南京68公里,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和正在规划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横贯市区;常州机场坐落市境,西距南京机场80公里,东距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2小时车程,班机直航世界各地;对外开放的长江第三大港——大港港口离市区18公里,全市已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自然地理

【位置、面积】丹阳市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南部,东经119°24′~119°54′,北纬30°45′~32°10′,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2.5公里。东邻武进市,南毗金坛市,西北与丹徒县交界,东北与扬中市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850.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1.2%;水域面积196.8平方公里,占18.8%。

【地貌】丹阳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低山丘陵和平原,以平原为主。西部和北部是宁镇丘陵余脉的低山丘陵岗地,其地形较为复杂,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和洼地交替分布。低山群中最高峰为水晶山,主峰海拔166米。东部和南部属太湖平原湖西部分,地形低平,一般在海拔7米左右。

【资源】土地资源:在全市陆地面积中,平原6.12万公顷,占陆地的72% ;低山丘陵岗地2.38万公顷,占28%。2002年底,全市耕地面积5.69万公顷,其中农田保护区5.38万公顷。?

水资源:(一)地表水。全市共有河道96条,计长464公里,其中以京杭运河、九曲河、丹溧漕河为主脉,沟通全市水系,形成全市水系网络,为水资源的蓄、引、提、调、排发挥巨大作用。另有大小水库9座,库容688万立方米;大小塘泊近万个,蓄水1500万立方米。(二)过境水。水资源丰富,北可引长江水,西和西南有句容、丹徒的客水。可利用过境水主要是长江水,沿江有主要引排涵闸10余座,引排流量500多立方米/秒,每年可引水5亿立方米左右。(三)地下水。一般在200米~300米深处,部分地下浅层在30米~100米处。地下水储藏量约4亿立方米,可供开采量约1.2亿立方米/年。目前因地表水丰富,地下水极少利用。?

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北部低山丘陵区。金属矿种主要有铁、锰、方铅,但质低量少。非金属矿种主要有石英、陶土、泥炭、煤炭、砾石、斧劈、奇石、白云质灰岩和石灰岩,其中斧劈和奇石质量优良,蕴藏量达亿万吨。??

【气象】2002年的基本气候特点是:冬季偏暖,夏季偏热,春季雨水多,秋季雨水少,全年日照偏少。年平均气温16.5℃,比常年偏高1.5℃,是丹阳自1954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全年12个月的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值偏高。冬季(12月~2月)平均气温5.9℃,比常年偏高2.5℃,是历史最高值,也是自1986年以来的第16个暖冬年,最低气温≤0℃的日数共26天,极端最低气温-4.6℃,出现在2001年12月25日和26日;春季(3月~5月)平均气温15.8℃,比常年偏高2.0℃,其中3月份平均气温12.0℃,比常年偏高4.0℃,是历史的最高值;夏季(6月~8月)平均气温26.8℃,比常年偏高0.6℃, ≥35.0℃的日数为8天,极端最高气温达38.6℃,出现在7月15日,仅次于1959年的38.8℃;秋季(9月~11月)平均气温17.4℃,比常年偏高0.8℃。2002年的终霜日为2月24日,初霜日为11月2日,无霜期250天,比常年长29天。?

年降水量1243.3毫米,比常年多184.9毫米,偏多17.5%,属正常略偏多年份,但降水的多寡,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冬季降水量153.4毫米,比常年多41.1毫米,偏多36.6%;春季降水量407毫米,比常年多144.5毫米,偏多55%,其中5月份明显偏多,偏多111.7%,属特多月份;夏季降水量507.3毫米,比常年多38.2毫米,偏多8.1%,属正常年份,但7月份特少,降水量仅为75.4毫米,为常年同期的42.3%,由此造成了明显的伏旱现象,对秋熟作物的生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秋季降水量174.0毫米,比常年少43.2毫米,偏少18.7%,其中11月份特少,为10.5毫米,仅占常年的19.6%。全年总降水日数111天,比常年少10天。降水日数最多的月份是4月份和12月份,降水日数均为15天,降水日数最少的月份是9月份和11月份,降水日数均为4天。最长连续降水日数9天,出现在12月17~25日,降水量57.4毫米;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25天,出现在1月27日~2月20日;一日最大降水量为82.5毫米,出现在6月20日。全年≥50.0毫米的暴雨日为6天,比常年多3天,其中6月份两次暴雨,5月、8月、9月、10月各有一次暴雨。6月19日入梅,7月8日出梅,梅雨长度为20天,梅雨量243.6毫米,梅雨情况基本正常,但梅雨量略偏多(偏多16.6毫米)。?

全年日照总时数1548.3小时,比常年1992.6小时少444.3小时,偏少22.3%;除1月和9月略有偏多外,其余月份均偏少,最少的4月份,仅为常年值的40.9%。冬季日照时数340.7小时,比常年少75.6小时,偏少18.2%;春季日照时数244.5小时,比常年少231.0小时,偏少48.6%;夏季日照时数501.3小时,比常年少100.6小时,偏少16.7%;秋季日照时数492.9小时,比常年少6.0小时,偏少1.2%。由于全年日照偏少,对农作物的热量吸收、光合作用及水稻的分蘖、发棵带来不利的影响。?

全年以偏东风占主导,其风向频率为16%,其次为东北风,其风向频率为8%。十分钟平均最大风速10.3米/秒,风向为西北偏北风,出现在3月21日,另一次是出现在8月26日的西风;8级以上瞬间大风日数为3天,是常年的69.8%。全年雷暴日数共22天,比常年(32天)少10天。全年大雾数为26天,比常年(39天)少13天。

丹阳市辖13个镇:司徒镇、延陵镇、珥陵镇、导墅镇、皇塘镇、吕城镇、陵口镇、访仙镇、界牌镇、新桥镇、后巷镇、埤城镇、云阳镇。

历史文化

【建置沿革】丹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丹阳境内就有人类活动。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初为云阳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改云阳邑置云阳县。不久又更名为曲阿县。新莽始建国元年(9)改曲阿县为凤美县。东汉初复名曲阿县。吴嘉禾三年(234)改曲阿县为云阳县。晋太康二年(281)复名曲阿县。唐天宝元年(742)改润州为丹阳郡,曲阿县为丹阳县,丹阳县属丹阳郡。乾元元年(758)改丹阳郡为润州,丹阳县属润州。后经历朝,丹阳均属镇江。民国元年(1912)丹阳县直属江苏省。1949年4月丹阳全境解放,属镇江专区。1958年9月改镇江专区为常州专区,丹阳县属常州专区。1959年9月又改常州专区为镇江专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后,丹阳县属镇江市。1987年12月,丹阳撤县设市,为丹阳市,仍属镇江市。?

【文化、文物】丹阳有6000年的文明史。历史上人文荟萃,三国吴的韦昭,南朝的萧衍、萧统、萧刚、萧子显,唐代的皇甫冉、曾昆仲、许浑、张潮,宋代的吴淑、蔡肇 、高述,明清时的姜绍书、吉梦熊等,他们分别以文学、史学、书画等名垂史册。近、现代,则有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语言学家吕叔湘、史学家唐邦治、文学家束纫秋、孔学家匡亚明,以及彭炎、束沛德、梅朵、尚丁等,他们均对中国文化作出了贡献。丹阳的民间文化艺术亦丰富多彩,民歌民谣、民间传说、曲艺戏剧等,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广为流传。具有地方特色的丹剧,就是取之民间艺术精华,为优秀地方剧种。?

丹阳境内的文物众多。南朝齐梁陵墓石刻有11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朝延陵季子墓碑及碑亭、江南第一梵钟——唐中和铜钟、总前委旧址等4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朝玉乳泉井、明朝万善塔等60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他还有古文化遗址多处,并从中发掘大量历史文物,其中有良渚文化遗物——黑陶弧腹罐、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黑陶宽把盖杯、湖熟文化遗物——鬲、马家浜文化遗物——腰沿釜、西周青铜凤纹尊等。丹阳故有“江南文物之邦”之美称。?

还不采纳^^^^^^^^

本文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yzihan.com/ctrip/6111.html